close

  廈大博導吳春明“誘姦”女生事件繼續發酵。繼“122名廈大歷史系學生”聲援吳春明之後,截止目前,@汀洋已經找到了另外三mSATA名自稱被誘姦的女學生。(7月27日《法制晚報》)
  事件發展到今天,雙方在有說服力的證據拿出租屋來之前,這一事件還是充滿口水的羅生門。不過話說回來,此事無論真假,到目前為止都已經藏不住、躲不了了,用嚴密的證據、可靠的調查給事件以真相,也是輿論的普遍期待。
  在24日,76名廈大的學生及校友向校長寄去防範校園性侵的聯名信,就將事件推向了高潮。因為就目前而言,作為具體個案的這一“誘姦”事件也許真相還一團模糊,但校園性侵問題作為我國校園的“老大難”問澎湖民宿題,不時有相關案例見諸媒體。學校普遍缺乏相關的預防和應對機制,又常常讓學生在受到傷害後出於各種考慮選擇忍氣吞聲。
  值得註意的是,在這一事件中,@汀洋等人是通過輿論向校方施壓,從而激活了調查,而另一方也是借助輿論,營造出一種聲勢來為吳教授洗刷“污名”。據報道,其實兩年前就有老師收到過舉報,而多年來關於吳教授性侵女生的傳聞就在“校內新竹買房傳”了,只不過今年被捅到了網上才引起校方的介入。
  可以推論出,目前的校園調查機制正是奉行了這種“不告不理”甚至事件沒鬧大的“告而不理”的原則,而奉行這項原則又可以從理論上“迎合”了校方的意願。其一,即使是校內調查,也是以行政思維來主導,有調查往往可能意味著有醜聞,有骯髒的東西要被拋買屋出,這在通常情況下不符合行政領導的“面子”需要和政績觀要求。其二,校園那麼大,但啟動調查未免不會把飄蕩在校園一角,比如個別院系、專業上空的傳說迅速擴散到整個校園,囿於信息不對稱及其人性中“對壞消息的偏愛”,要是傳說被證偽,豈不吃力不討好?可能引發更大的質疑之聲不說,也可能讓當事人乃至學校名譽受損。那選擇“不告不理”,自然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慮。
  但從不少校園事件引爆網絡的規律來看,往往苗頭都是在校園有所傳說,有所徵兆,甚至有當事者向學校相關部門直接反映過,得不到妥善地解決才被捅到了公共輿論中的,才選擇訴諸於輿論的道德審視和壓力敦促問題的解決。而這一過程也存在著諸多變數,比如受害者是否願意堅定維護權益;是否豁得出面子,來接受輿論各式各樣的聲音等等。現實與潛在的考量和顧慮都有可能成為推動事件發展的阻礙。
  而每一個經久流傳不衰的負面校園傳說,如果再不斷有相關舉報的佐證,很可能就不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了,很可能說明背後的罪惡之手還在繼續作惡,而校方先前的不作為,有可能就等於放縱罪惡,同樣在促進事件的發酵。
  所以,這就要求學校以主動積極的態度來傾聽學校中的各類聲音,並作出相應的積極反應。負面傳說或許因為傳播需要而顯得有些狗血,但有可能正是事實的投射。在全媒體時代,校方在任何時候的敷衍了事亦或麻木大條都可能讓本可儘力輓回的形象與聲譽一損再損。
  文/林旻煜  (原標題:還有多少校園負面傳說在經久飄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i63qicui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